查看原文
其他

生死教育,可以抚慰哀伤吗?

导盲犬C
2024-09-22

Editor's Note

工作以来,多次参加老同事和亲属的葬礼,大家感慨生命短暂。前几年遭遇交通事故,切身体会生命的脆弱和顽强。曾有机会去上海大学参加安宁疗护的培训,看到路桂军等老师的演讲,开始关注这方面信息。本文作者顾洋硕士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大传播学专业。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命桌游 Author 顾洋

这里是所有人的人生必修课

东航MU5735坠机令人痛心,新冠疫情让我们被迫居家隔离,来自死亡的威胁与恐怖“好像”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每一个人。

核酸采样视频2022,韩震武摄于南京仙林

一朋友发来短信:“顾洋,生死教育要派上大用场了。

此话一出,我竟一时不敢回应。大众真的了解生死教育吗?或者说,大灾大难面前大家真的能够明白生死教育的意义吗?

扪心自问,我竟有点发虚。

此前,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线下做推广,为了推广效果还特别设计了桌游,但好像从未真正跟大家科普过,什么是生死教育。

所以,在这动荡不安的日子里,特作此文,借用恩师林绮云教授主编的《实用生死学》,希望帮助大家对生死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
死亡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

《实用生死学》一书中,林绮云教授(台北护理健康大学人类发展与健康学院的第一任院长)曾引用了塔尔科特·帕森斯的一句话:任何长久存在的系统都是因为它们具有特定的功能,使社会得以持续运作。

在大部分的社会中,死亡系统是隐藏不可言说的,但它仍然是正式、明确且被普遍承认的系统。孔子的职业之一曾是葬礼司仪

心理学家卡斯登邦(1993)将死亡系统按功能划分为7块。






1. 警告与预测功能




透过某些风俗、科技或有组织的活动向人们传递可能威胁生命的警告。例如,现代社会大众媒体传递信息,直接或间接地警告人们死亡是如何发生的;寄托于风水大师通过某些仪式或物品帮助人们逢凶化吉;又或者汽车、火车、飞机等搭载某些安全装置以警告可能发生危险等等。






2. 防范死亡功能




所有的死亡系统都会设计策略,以避免死亡发生,如设立医疗系统公安系统以保障生命安全。因此就需要培养死亡系统中的从业者如何防范或应对死亡。






3. 照顾临终者功能




自古以来,每个社会都有一套照顾临终者的模式,使其逝有所安,特别是现在逐渐被大家熟悉的“安宁疗护”,可算是死亡系统中的一件大事,“安宁疗护”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病人及其家属,更会影响到大家对死亡的态度






4. 安置死者功能




人类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,就是死亡这件事上发展出了殡葬文化,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和仪式将我们的亲人有尊严地安葬,这是文明社会所必须的事情。







5. 死后社会凝聚功能




当死亡事件发生,它不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,因为必须有一群人协力安置死者,而死亡事件的发生又会影响参与死亡安置的所有人,这也就衍生出了古代的祭祀,现代的公祭国丧等等一系列悼念活动,安顿逝者的同时增强社会的凝聚力。






6. 意义功能



安置或悼念死者时,透过各种方式在赞颂逝者的过程中为其死亡构建出意义,这也是宗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





7. 促进社会制裁功能



透过某些制度或法律使得某些死亡前准备行为或死亡过程合法化,例如遗嘱、安乐死、死刑战争等等。

死亡是一门整合性的学问

看完以上的死亡系统,你会发现死亡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全部时间,它不再单纯只是生命终点的问题。正因如此,也就意味着死亡学的博大精深,所含领域甚广。

林绮云教授将生死学分为“理论生死学”与“实用生死学”两大类。“理论生死学”主要解决学问上的问题,包括像死亡科学、死亡哲学、死亡心理学、死亡社会学、死亡经济学、死亡伦理学、死亡法律学、死亡宗教学、死亡艺术等内容(周庆华,2002)。


摄影:韩诚明

“实用生死学”就是以上“理论生死学”的社会实践,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包括临终关怀安宁疗护服务、殡葬服务、大中小学生死教育、死亡相关法律法规规划、公共卫生与创伤后重建计划、丧亲者哀伤辅导等内容。

生死教育必要性


你或许会说,生死教育就是拿来主义,把哲学系的死亡哲学、心理学系的死亡心理学,医学系的临终关怀、法律系的死亡法律学等等拼凑在一起的学问。但实际上,以上所提及的科系中只有很少的科系会为死亡开设一门课程。死亡教育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是缺失的。
死亡是所有人都该学习的内容,它是全人类的命题,不应该把它看作是某一个学科人的责任。但遗憾的是,我们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所高校,能提供比较完备的死亡学习路径。

可以抚慰丧亲哀伤吗?


回到标题,生死教育可以抚慰丧亲哀伤吗?

当我们每个人通过生死教育,了解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强度,进而积极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,学会临终照顾的方式方法、丧葬安排和纪念仪式,在面对生死相关问题与事件时,有一套有效的沟通技巧与他人互动,同时政策的决策者们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应对死亡问题,在人人具备这些技能的社会环境下,相信我们的哀伤一定可以得到抚慰。

期待更多朋友有意识地来学习生死教育,这门学问能为你带去超出你想象的收获。

作者:顾洋,生命教育推广员


参考文献:

[1] 林绮云.实用生死学(第三版). 华格纳企业有限公司. 2014:1-8-1-27

[2] 周庆华.死亡学.台北.:五南.2002

[3]Kastenbaum,R.J.Death,sosiety,andhumanexperience(5th ed).Boston:Allyn&Bacon.1993

[4] Parsons,T.The social system.Glencoe,IL:Free Press. 1951

文案| 顾洋    美术设计| 石浪浪     排版| 顾洋     审核| 顾洋


《见证生命,见证爱》

为自己办葬礼的路桂军老师,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。


延伸阅读

生命教育有官方计划

【人间佛教语录】臨終關懷

防疫可否依靠中医方案?

天行健,人无恙

家庭教育促进法

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!



欢喜你的关注,方便请点在看。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导盲犬C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